分享

微博
Qzone
微信

深耕“海洋牧场”、激发“蓝色动能” 江门未来更加可期

南方+ 2023年04月22日

大力发展海洋牧场,是江门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。

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,解决好吃饭问题、保障粮食安全,要树立大食物观,既向陆地要食物,也向海洋要食物,耕海牧渔,建设海上牧场、“蓝色粮仓”。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,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,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,第一次提出了“建设海洋牧场,发展深水网箱、养殖工船等深海养殖”。大力发展海洋牧场,正当其时、恰逢其势,更是江门作为海洋大市的使命担当。

大力发展海洋牧场,江门自然禀赋优越。

南海之滨,西江之畔。中国侨都,广东江门,管辖海域面积达4887平方公里,拥有大陆海岸线409千米,约占全省的1/10,海岛岸线占全省的1/6,海岛数量位居全省第二,素有“大江门户、南海明珠”的美誉,是广东省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市。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,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江门有条件、有优势、有潜力。

大力发展海洋牧场,江门已夯基垒台积厚成势。

向海而生,因海而兴,生长在海边的侨都人民自古以来就过着“兴渔盐之利、仗舟楫之便”的生活。一代又一代的渔民从大海汲取着大自然的馈赠,同时每一代渔民也深深牢记着“不涸泽而渔,不焚林而猎”这句古训,而建设海洋牧场正是缓解人海矛盾的最佳路径。人工鱼礁是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手段,江门从2003年在台山海域投入省市县财政资金3640万元建设4个人工鱼礁区开始,便一直深耕海洋牧场至今。去年,江门全市海水养殖面积达18817公顷,全省排名第3;年产量24.41万吨,全省排名第6。产自78m威久国际山的“台山耗”“台山青蟹”“台山鳗鱼”早已闻名遐迩,全市鳗鱼养殖产量约占全省总产量的90%,占全国总产量的75%,活鳗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80%,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居全省第二位,是粤港澳大湾区当之无愧的海鲜铺子。

大力发展海洋牧场,江门未来更加可期。

因势而动,顺势而为,江门市委、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“海洋牧场”的建设,在《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中提出,坚持陆海统筹,充分发挥资源丰富、深水大港、岸线绵长和区位优越的综合优势,构建陆海一体海洋开发新格局;在发布的《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 (征求意见稿)》中提出,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发展,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,发展深海和远洋渔业,实施渔业资源修复,提升发展水产养殖业,积极探索离岸岛礁渔业,在川岛海域开拓离岸深水养殖新空间。江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蓝图跃然而出,建设海洋强市的目标更加清晰,未来将坚持“疏近用远、生态发展”,实施“陆海接力、岸海联动”,加强海洋科技创新,引领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更多央企国企、民营企业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海洋经济发展中来,汇聚“蓝色动力”,加速“蓝色崛起”。

从海岸起航,向深海进发,江门深耕“海洋牧场”激发“蓝色动能”,让海洋经济不断向更广更深处拓展,加快实现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的跨越,更好助力海洋强国建设。

(作者李新武系江门市委政研室工作人员)